冬天仍須留意腸病毒威脅,疾管署今天(7日)公佈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,分別為北部7歲男童及5個月大女嬰,為2021年來首2例確定病例。疾管署提醒,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活動,成人、幼兒均有感染可能,隨著邊境開放、國內各項防疫措施放寬,使腸病毒流行風險持續上升,民眾不可掉以輕心。
疾管署表示,該名7歲男童於去年12月16日出現頭痛、無力、噁心、想吐症狀,伴隨極輕微上呼吸道症狀,12月20日症狀持續未改善,收治住院,次日出現左上肢無力、步態不穩等症狀,12月30日由醫院通報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,並於今年1月7日醫院上傳驗出克沙奇A2型,所幸個案經治療後病況穩定,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。另名5個月大女嬰於12月22日出現咳嗽、有痰症狀,至診所就醫,12月30日因無呼吸心跳,立即急救後送醫治療,院方通報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,今年1月6日經檢驗確定為腸病毒D68型感染,目前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。
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,上週(2022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)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,117人次,較前一週975人次上升14.6%,近期呈緩升趨勢,另外,實驗室監測資料也顯示社區中仍有腸病毒活動。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2022年累計2例(即今日公佈病例),前例病例為2020年發病確診。
疾管署表示,腸病毒傳染力強,民眾應加強註意居家、學習環境的清潔,時常清洗、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,尤其是帶毛玩具,並落實「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」洗手5步驟;家中幼童如感染腸病毒,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,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嬰幼兒,造成交叉感染。另外,提醒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為主,較少出現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等典型腸病毒表現,民眾若發現家中嬰幼兒有急性肢體無力,應儘速送醫。
疾管署再次提醒,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,在嬰幼兒感染腸病毒後7天內,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註意其病情變化,如發現家中嬰幼兒出現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或麻痺、肌躍型抽搐(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)、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,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,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。
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
預防新冠與腸病毒 醫教「漂白水、酒精消毒法則」
腸病毒疫苗 高端:三期解盲成功 將申請藥證
防疫連帶杜絕腸病毒 10年首次未進入流行期